
教育新知
您是我們的貴人,您的到來就是我們的福氣!
32年來的堅持「不考試」,擺脫為分數而學習的框架,真誠、用心,陪伴孩子養成一輩子「帶著走的數學力」,創造一個觀察、提問、思考、表達的教學環境,讓數學好好玩!
~歡迎加盟思達數學品牌合作!!~
-
- 教育新知 - 2018/5/15
- 培養理性腦,幼兒期多動手指
- 英國調查發現,由於過度使用3C產品,愈來愈多的孩子上了小學後,小手指肌肉無力,靈活度不如10年前,甚至出現書寫困難。若能從小累積手指操作經驗,鍛鍊精細動作,不但有助於認知思考,也可以為孩子培養決勝未來的能力。
-
- 教育新知 - 2018/4/3
-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,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!
- 蔡元培先生在《中國人的修養》一書中說到: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,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!
-
- 教育新知 - 2018/3/26
- 善用科學證據做教養判斷
- 遊戲對想像力、創造力、EQ及領袖能力都很重要,不值得為了背不了解的東西犧牲,開竅以後再背會事半功倍。
-
- 教育新知 - 2018/3/1
- 洪蘭:教養要有「不比較」的勇氣
- 孩子開竅的早晚跟基因有關係,教養孩子要像燒東坡肉一樣,「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候足時他自美」,急不得的。
-
- 教育新知 - 2017/11/9
- 美國研究:不怕子女犯錯的家長 小孩智力學習能力佳
- 根據《每日科學》研究指出,如果父母傾向認為:「犯錯」只會帶來負面、消極,而且伴隨損害的事,那麼,家中的孩子自然也認定「智力」無法透過學習而增長;同時,若家長越是否定「犯錯」,孩子就會更加認定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僅是出於表現的好壞,而非過程中他們費了多少心力學習。
-
- 教育新知 - 2017/4/25
- 洪蘭:人生最不重要的 就是「分數」...出了社會 誰管你第幾名?
- 「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,智慧永遠沒有辦法填補道德的空白。」 現代許多父母一再為課業而犧牲孩子人格成長的機會,人生最不重要的就是功課,出了社會後,誰管你是第幾名? 提醒各位家長們,不要為了功課,失去了培養孩子接受挫折、團隊精神、人際關係的機會唷,快來看看洪蘭提供給大家的經驗談吧!
-
- 教育新知 - 2017/1/6
- 嚴長壽:教育政策給出的答案只有考試
- 關心台灣教育和年青未來的嚴長壽今天表示,很多教育能用網路學習,為何要把孩子關在教室,他感嘆有熱忱的老師想盡各種方法教學,但政府教育政策給出的答案就是「考試」。 2016學思達亞洲年會今天舉行第二天會議,邀請教育部次長陳良基、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、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方新舟、BTS無界塾創辦人、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等人進行教育願景座談。
-
- 教育新知 - 2016/11/29
- 教育強國 芬蘭啟動新教改
- 教育制度領先全球的芬蘭,將全面實施新課綱,把傳統科目配對成套,變身連結社會脈動的「主題式學習」,從中小學就開始培養孩子的「跨界力」。
-
- 教育新知 - 2016/11/28
- 數學寫作營-雙向互動的學習模式 | 思達數學2016暑期國小數學營
- 思達數學今年暑假的數學寫作營,是採取近年來所推崇的課室討論方式進行,目的不是追求孩子在分數上的進步,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在與同儕討論、分享的環境裡,得到更高的能力養成。本期專訪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所長林碧珍教授,來談談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帶給孩子什麼樣的收穫。
-
- 教育新知 - 2016/1/21
- A+ 孩子的五項必備條件
- 螢幕控孩子無法忍受太多痛苦;功課或練足球太難,他們就會想放棄。遺憾的是,很多父母就會讓孩子放棄,而不是協助他們克服困難。孩子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體會到壓力,是無妨的,甚至值得期待。只要在父母的關愛中感受到安全,他們就會在挑戰中茁壯成長。